人是一台会生产思想的特殊机器,经常的保养、抛光、打蜡,以智识之刃,将漆面老化的漆膜一一研磨掉,焕发出气象之新姿,亦是对凡尘的洗涤,认知界面的刷新——古人说,三日不读书,面目可憎,言语乏味,大有深意。疫情带给了我们师生一个漫长的假期,让我们难得进行思考和充电。恰逢当当网书香节,满100-50,可以累加,同学们可以备点知识食粮。我也利用这个假期阅读了几本不错的书籍,向同学们推荐。
1.《世界文明史》
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德华·伯恩斯等著作的《世界文明史》(上下册)从非洲类人动物诞生的200万年前到20世纪80年代的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行了系统脉络梳理,文字不晦涩通俗易懂,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们从何而来,认识到人类如何运用智慧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改造,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人类永续发展之道。
当然,看这部著作要辩证的阅读,因为作者是典型的持西方至上观念的人,在描述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明时,观点比较片面,认为东方文明对世界而言并不突出。我们创造了青铜时代,汉唐盛世,历史延续没有断代怎们能认为我们的文化积淀不深厚。但作为一部了解世界文明发展历程的书籍,这部作品比较系统,值得同学们好好阅读。
2.《造房子》
这部书的作者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。他通过设计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群,获得了2012年建筑学届的奥斯卡——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,这也是继贝聿铭之后又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。
《造房子》是王澍建筑文化随笔集。本书从建筑出发,却不止于建筑,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。书中王澍对自己建筑思想的概括和总结,他描述自己建筑理念时强调自己并不是在做一组建筑,而是在建造一个世界。他通过中国山水画蕴含的人与自然关系法则,江南园林和传统江南建筑中汲取灵感,找寻中国建筑应该以什么形式呈现,反对建筑和城市的同质化。
最能体现他价值观的事件是在90年代全中国都在热衷除旧迎新的城建浪潮中,只要从事建筑师职业就能赚的盆满钵满时,他痛心于传统城市的破坏,毅然放弃做任何设计,全身心投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,汲取灵感。最终将所思所想反映在2000年后的作品中----浙江大学象山校区,宁波博物馆,杭州中山路改造。
其实好的设计和艺术作品就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。